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赋能助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的统一部署,我校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组建20支理论普及宣讲团,选派227名师生参与。其中,3支队伍获省级立项。通过多形式、广覆盖的宣传,有力推动了国家资助政策在基层的普及与落实,使学生及家长切实感受到政策关怀,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一)贯通升学链,精准护航“大学梦”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潮启·助学行”实践团以“高中学段全周期资助护航”模式,将政策火力集中于高中生与准大学生群体,打通升学关键节点的政策断点。面向准大学生,携手区教育局打造生源地贷款“一站式”快办点,现场指导系统填报、材料预审,实现高效办理,跑出政策落地“加速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星火乡传”实践团按学龄段定制的政策简介,为初高中生家庭精细解读,展示“中职免学费+珠三角绿色产业就业”双通道,对单亲残疾家庭详解“学费减免+勤工助学优先”政策。队员更立足专业优势,借塘龙村污水治理愿景呼吁“用知识让家乡河水更清”,并赠予嵌有格桑花种子的纸袋寄望 “在政策沃土中扎根成梁”。


(二)数字赋新能,智能点亮未来
先进制造学院“励志励行”宣讲团为解决属地群众助学政策获取渠道单一的现实难题,开发“资助解mark”智能体,这款支持手机和PC端7×24小时在线的智能工具,实现了资助政策答疑的即时化、便捷化和数字化,大大提升了服务的可及性和信息化水平,是资助育人工作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尝试。集成电路学院“集思广益”实践团开设云端课堂,覆盖镇村干部、中小学生及家长共2000余人。直播课堂分为“政策速览”“案例分享”两大环节,围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国家奖助学金等核心政策进行系统解读。直播结束后,平台自动生成回放链接,供镇村工作群二次使用,进一步延展政策触达半径,实现“一人上线、全镇共享”。


(三)滴灌助成长,妙招润青春
轻工化工学院筑梦“轻”春宣讲团打造“资助+科普”双驱模式,让政策宣讲与化学魅力共舞。联合“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郁南特产无核黄皮变身为科学教具—黄皮汁模拟火山喷发、果串点亮灯泡等趣味实验秀,为30名儿童揭开家乡特产的科学密码,同步为家长打通学前至义务教育资助政策盲区,实现“政策入户”与“科学播种”的双向奔赴。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泉心禾力”实践团多维度打磨宣传载体:设计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海报;制作生动直观的宣传视频,用案例故事、动画演示,让政策讲解更对村民“胃口”;把“晦涩条文”转化为“乡土白话”,确保政策传递“接地气、入人心”。

(四)漫画绘新语,解读焕活力
计算机学院“助学筑梦”实践团发挥创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为突破口,精心构思故事线,设计鲜活的人物形象,将复杂的申请流程、资格条件、贷款额度、还款方式、奖助学金种类等关键信息,转化为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一格一帧讲述国家资助的关怀与力量。建筑与规划学院青春“筑”梦圆实践团以当地文化特色为主题,于村卫生站外墙创作了大幅墙绘作品。该举措不仅美化了乡村公共空间,更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将地域文化元素予以固化展示,有效提升了乡村文化氛围的可见度与感染力。

二十支队伍足迹遍布粤东粤西,二百余名师生深入乡村社区,精准收集需求信息,确保实践活动靶向发力、资助政策落地生根。活动受学习强国、广东教育、中青网、南方日报、腾讯新闻等媒体报道,广工学子以专业智慧破解认知藩篱,接力传递政策温度,这场跨越山海的助学行动,正是青春力量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