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并拓宽其全球视野,环境院党委书记葛畅、院长安太成分别于9月25日和9月11日为2024级本科生讲授“思政第一课”。他们以“时代之问”为切入点,将民族精神传承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融入青年成长导航,为环境学子带来两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思政第一课”。
铭记抗战历史:民族复兴中的青年责任。葛畅以《纪念抗战胜利,坚定民族信念》为主题,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影像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14年历程。她指出,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重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她勉励同学们要珍视和平、坚定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等领域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践行多边主义: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担当。安太成以《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为题,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深入阐述了多边主义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他从联合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讲起,分析了当前全球面临的冲突、气候、粮食、能源等挑战。他强调,中国始终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改革推动者,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倡导全球安全倡议等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他鼓励环境学子“要以全球视野审视专业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技术攻关中践行多边合作精神,做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环境学院书记院长的“思政第一课”,既回望历史,又关照现实,既有全球格局,又具家国温度。书记与院长向广大环境学子寄予了深切期望,他们殷切期盼莘莘学子能以赤子之心,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的宏伟大业。同学们表示,“思政第一课”不仅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全球治理中的中国道路与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也更坚定了作为环境学子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初心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