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位:学生处、学生工作部
——记第
86
期心海导航
人们渴望爱情与婚姻,或多或少源于对安全感的需求,但是在爱情里那些渴求的安全感真的能得到满足吗?电影《左耳》里说,我们都想要牵了手就能结婚的爱情,但很多爱情却都无果而终。
5月25日,第86期心海导航讲座《你真的懂“爱情”吗?》在我校东风路校区顺利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陈晶老师和东风路校区三个学院的部分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主讲人张赛宜老师现场阐释爱情观点,帮助大学生分析爱情真谛,解决爱情困惑。
讲座开始,张老师提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国内,每年的七月份是离婚的高峰期,为什么偏偏是七月呢?场下学员各自思量,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会不会是天气热人火气大?张老师后来解开谜底:原来那是因为每年的高考安排在六月份,为数不少的父母早意识到婚姻的名存实亡,婚姻内的两个人亦早缺失深入的交流,只是迫于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考虑,勉强地维持着那婚姻存在的表象。而一旦孩子高考结束,即将离开家去上大学,父母感觉到身上对孩子的责任卸下,面对早已一片荒凉的婚姻,不过是心早已远,身终成行。
张老师指出,事实上,现代婚姻不再是靠外在因素的约束,而是需要靠内在的心理、文化、情感、性来维持。做夫妻、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长久、最艰难的职业,其中人既不能随便下岗,也不能随便跳槽,更不能随便退休,而这两项职业恰恰没有职业培训也没有资格要求。这是现代爱情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纵观爱情发展过程,总体包括四个阶段,即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和制度化。张老师提到,普遍的取样阶段从15岁到32岁,最多15年时间,而这15年恰是人生发展的青年期,是一段不成熟的岁月。而既然是自由选择,必然存在机会成本,也就是说,选择了一棵树木,必然会错过一片森林,或者至少是可能更好的其他树木。
对此,张赛宜老师指出,我们必须承认并接受,目前做下的这个选择必然不是最好的,以后可能会遇到更好的,而根本没有所谓最好,因为那个下一个更好的可能性永远存在。而选择恋人与配偶,其实不过是选择原材料而已。原材料固然不能太差,但是再好的原材料后期加工不良也不能做成一道好菜,一般的材料经过精心的加工,却有可能变成出人意料的美味。在爱情中,共同岁月中一起成长所造就的默契和体谅才是关系能长久的关键。
至于共同岁月,必然因为男女双方性格特征的不同,原生家庭的不同等,会产生冲突与矛盾,而在关系中,懂得适时退让者,往往是智者。在情绪的兴头上,沟通往往变成争吵,只有能够放松下来,平静地面对问题,适时退让,正向表达情感与感受、不发泄情绪、不妄加评价,问题才能朝着解决的方向发展。
最后,张赛宜老师重点指出了在爱情关系中发展健全真我、独立人格及积极自我认同的重要性。一个案例分析后,张老师总结道,当你需要靠着另外一个人而活下去,你便是一个寄生者,在你们的关系里,没有选择,没有自由。而爱应该是自由的选择。两个人相爱,意味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完全有能力独立生存,但是他们选择了与对方在一起。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话题,也许我们对爱的渴求多多少少带着我们内心里安全感的缺失,但爱本身不是解药,在爱中的自我成长才是。真爱的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自己足够成熟与独立,才是爱不是依赖。
学生工作部(处)
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