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至19日,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建领航青春志,石榴结籽边疆情”党员实践队跨越万里山河,奔赴祖国西部边陲喀什开展暑期实践调研。从喀什大学的共建交流到红色基地的初心感悟,从少数民族家庭的炕头家访到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青春对话,从边疆孩童的科技启蒙到本土企业的深度调研……自动化学子以双眼洞察边疆发展,以双脚丈量丝路热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丝路重镇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青春篇章。
感悟西部,胡杨精神激扬青春志
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强调:“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实践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走近西部计划志愿者。
阳光炙热,瓜果飘香。伽师瓜的甜蜜香气萦绕西部土地,实践队循着这份甘甜走进伽师。伽师县团委的会议室里,一场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围座对话正悄然升温。“第一次来新疆,是好奇;第二次,是热爱;第三次,是把根扎在这里。”广工校友、西部计划“老兵”杨晓华用“三次进疆”的亲历揭开话题,又说起“思政少年”团队“六女进疆”的接力故事,“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她动情地说道。

图|广工校友杨晓华讲述“三次进疆”的亲身经历
“我曾被支教老师点亮人生,如今也要成为照亮别人的光。”“我生在西部,回到西部,就是想用绵薄之力为故乡作出应有的贡献。”十多位西部计划志愿者,二十余张青春洋溢的面庞,青春话语如伽师瓜的纹路纵横交错,却都指向同一条坐标——“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让实践队员们真切触摸到了新时代青年最滚烫的家国情怀。

图|伽师县团委西部计划志愿者座谈会现场

图|实践队师生与伽师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合影
迈出伽师县团委,实践队一路追光,走访了许多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榜样。在疏勒县社区,实践队握住潘玉莲奶奶粗糙却温暖的手,感悟这位“拾荒老师”25年点亮2000多名孩子未来的故事;在疆果果的产业园,实践队倾听闵江博士扎根边疆14年,让科技在果林枝头开出“致富花”的故事;在辽园镇亚玛希拉村的葡萄架下,实践队聆听艾散江·伊敏书记回忆自己把青春种进边疆土壤的岁月;在广东援疆建设的新疆民族乐器村,实践队欣赏民族乐器手工匠人指尖流淌的少数民族美妙旋律,听他诉说与“热瓦普”相伴相守的56年……

图|实践队师生拜访潘玉莲奶奶

图|辽园镇亚玛希拉村艾散江·伊敏书记给实践队师生
讲述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图|闵江博士给实践队师生讲述以专业技能
服务边疆本土企业的故事

图|实践队队员与民族乐器手工匠人共同弹奏“热瓦普”
相互了解是相互交融的前提。实践队深入疏附县“最美家庭”、家访广工在读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深入交流,增进了解,诉说着一个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故事。原来,跨越千里的奔赴,不过是为了印证,我们是一家人!


图|实践队师生在疏附县“最美家庭”

图|实践队师生家访广工在读少数民族生
践行西部,科技火花照亮边疆路
小巷深深,书声琅琅。在疏勒县鲁东社区,有一间特殊的教室,这间教室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潘玉莲奶奶25年如一日坚守的“爱心小课堂”,见证了2000多名维吾尔族孩子的成长足迹。
拜访潘玉莲奶奶之时,实践队队员红了眼眶,“奶奶年事已高,现在说话都困难。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要以实际行动传承奶奶的精神。”随后,实践队走进社区“红领巾小课堂”,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科技启蒙之旅。队员耐心地讲解,课堂视频里灵活的机器狗、美丽的广工校园,让孩子们时而目不转睛,时而欢呼雀跃。
“你们带来了科技知识,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孩子们都说想去广州上大学了!”“希望我的孩子未来也能考到广东工业大学,和你们一样优秀!”鲁东社区工作人员动情地说到。课后,实践队为小朋友们赠送书包和文具。这场跨越万里的科技启蒙之约,既延续了潘奶奶的教育初心,更在边疆孩童心中播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让民族团结的薪火代代相传。

图|实践队队员在“红领巾小课堂”

图|“红领巾小课堂”同学收到实践队赠送的书包

图|实践队师生与“红领巾小课堂”同学们合影
在新疆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践队被技术总监闵江博士的故事深深激励着。闵江博士用14年的坚守,以“科技兴农”为核心抓手,通过产业链全环节创新,为全国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可复制样本。
在与闵江博士的学习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疆果果当前在技术攻坚方面的重点方向:一方面,针对坚果类产品的质量筛查,亟需研发能精准识别果子好坏的自动化智能筛查设备;另一方面,果干类产品的分拣目前仍依赖人工,自动化升级需求迫切。“从戈壁果林到智能车间,每一步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加持,‘自动化’才能让边疆农产品更快地跨越山海、走向世界。”穿梭在生产车间,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以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赋能边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图|实践队师生在疆果果企业发展展厅

图|实践队师生和疆果果企业工作人员合影
从珠江之滨到天山脚下,广工青年跨4000公里的青春实践,如石榴籽般紧密相拥,又如木棉花般炽热绽放。感悟西部、践行西部,这不仅是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更是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实践队的足迹,彰显着新时代广工青年“与祖国同行、为边疆赋能”的使命担当,如同珠江潮水奔腾不息,必将在未来汇聚成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力量。